PD快充

ChainPray 发布于 2023-09-28 266 次阅读


原理

通过type-c的CC引脚进行充电器与终端装置间的通信

such as:笔记本向电源申请100W (20V 5A) 的profile,那么电源就会提供笔记本20V,最高5A 的电。

所以其实PD 就是个电源与终端装置之间沟通的语言,藉由沟通协调出一个合适的电源供应方案,最后电源输出,终端接受

线材

USB协会制定了两种USB CC的传输线标准,1.5A以及3A,如果线的品质够好,符合3A标准,那么那条线的CC脚就会被标记,只要有这标记电源就知道它可以提供最大3A的电流给终端装置。

大于3A,由于大电流传输就比较危险一些,因此有了E-Mark晶片来作为沟通的桥梁,只要这条传输线的品质够好,并且有E-Mark晶片且晶片告知其支持5A电流,那么电源端就可以输出> 3A的电流给终端

PD协议发展

USB PD2.0

USB PD2.0快充标准发布于2014年8月,不仅规定了USB Type-C接口为唯一的标准接口,而且还赋予了这个接口更多的功能,比如充电、数据传输、音频传输等。在充电方面USB PD2.0定义了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5A输出,最大充电功率达到100W。

USB PD3.0

相对于USB PD2.0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增加了对设备内置电池特性更为详细的描述;增加了通过PD通信进行设备软硬件版本识别和软件更新的功能,以及增加了数字证书及数字签名功能。

USB PD3.1

快充标准,充电功率从原有的100W提升至240W,并支持最大48V的电压输出

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

PPS可以让装置与充电器可以藉由PD协议随时变更电压输出,也就是所谓的动态电压,让充电器不再只是输出profile里预设的电压,这样可以让装置更有效的调整电压改善充电效率并且还可以做到相容其他的充电协议,如: QC、 PE等。

深圳大学腾讯创新俱乐部的一名TICer,目前致力于成为全栈工程师
最后更新于 2023-10-28